近年来,在电子封装行业特别是表面贴装技术(SMT)和模块封装领域,随着电子设备向高性能、高密度方向发展,传统的焊接方式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而汽相焊作为一种先进的焊接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厂家重视和应用,尤其在功率模块、通信模块等对焊接质量要求极高的场景中表现突出。
汽相焊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利用饱和蒸汽作为热源进行焊接。就像我们煮水时,水蒸气会把锅里的东西加热一样,汽相焊也是通过蒸汽来“加热”焊接区域。
它的主要特点是:
1. 均热性强:蒸汽均匀分布在焊接面上,不会出现局部过热或冷热不均的问题。
2. 温控精度高:通过调节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可以精确控制焊接温度。
3. 焊接空洞率低:蒸汽能帮助排出空气,减少焊接过程中的气泡。
4. 适合复杂结构:像多层基板、异形元件这些复杂的结构,汽相焊也能轻松应对。
功率模块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变频器、智能电网等领域。它们对焊接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因为一旦焊接不良,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以前我们用的是传统回流焊,但经常遇到热应力集中、焊接空洞率高的问题。后来我们尝试了汽相焊,效果真的不一样!
比如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功率模块的芯片与基板之间做焊接。使用汽相焊后,焊接空洞率从原来的5%降到了0.5%以下,而且焊接后的模块在高温下表现更稳定。最重要的是,不用再用助焊剂了,省去了很多清洗工序,效率也提高了。
小贴士:汽相焊特别适合对热敏感的元件,比如大功率芯片,因为它能避免局部过热。
通信模块对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如果焊接不好,可能会导致信号干扰甚至中断。
我们之前用传统方法焊接通信模块时,经常出现因温度梯度太大而导致的焊接不良。后来改用汽相焊后,所有元件都能同步升温,焊接质量明显提升。而且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也更少,焊接界面更干净。
汽相焊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焊接作业,不需要反复加热和冷却,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
由于温度控制更精准,焊接空洞率更低,产品的可靠性更高。同时,它还能保护敏感元件,延长使用寿命。
汽相焊设备运行稳定,维护起来比较简单。而且不需要助焊剂,减少了清洗和废料处理的成本。
我是际诺斯的工艺工程师,平时工作就是负责对接客户的焊接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以前我经常遇到焊接质量不稳定、空洞率偏高的问题,尤其是处理多层基板的时候,客户总是担心温度不均导致焊接失败。
上个月我们接了一个功率模块的项目,因为是军工的单子,所以客户对焊接质量要求特别高,我们就给客户推荐试试汽相焊,但毕竟是德国的新技术,客户一开始心里也没底,怕操作复杂或者效果不如预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和调整,结果让我们惊喜不已!焊接空洞率大幅下降,焊接一致性也更好了,尤其是在处理多层基板的时候,汽相焊的均热性表现特别好,根本不用担心局部过热。
而且整个流程简化了很多不用频繁更换焊料,也不用调整太多参数,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在后续的测试中我们发现用汽相焊封装的模块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得非常稳定,客户也对我们的产品很满意。
汽相焊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焊接技术,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它不仅能够满足电子封装行业对焊接质量的高标准要求,还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而对于工艺工程师来说,深入了解和掌握汽相焊技术,是推动工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未来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汽相焊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希望更多同行能关注这项技术,一起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