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2025-07-09

非标自动化经历了从机械传动到电子控制、数控技术的突破进入“柔性生产”时代,而后随着MES和SCADA系统的数字化集成生产流程实现全面管理,后又因为物联网、人工智能与5G结合,推动了非标自动化向智能化、实时响应转型,未来非标自动化将向人机协作、低能耗和智能生态系统发展进入工业5.0时代。

非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配图.png

机械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1970年代)

工业革命后,非标自动化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依靠机械传动,比如凸轮和齿轮等组件去完成单一工序的自动化,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设备功能固定,主要依赖人工调整参数。

电子控制与数控技术的突破(1970年代-2000年)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CNC(数控系统)技术的加入导致非标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标志着机械与电气的一体化,开启了业内俗称的“柔性生产”时代。

智能化与系统集成时代(2000年-2010年代)

随着工业软件的快速发展,非标自动化开始向数字化集成迈进,MES(制造执行系统)和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结合实现了生产流程的全面管理,涵盖了从装配到检测的整个过程。

工业互联网与AI驱动的协同革命(2010年代至今)

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结合非标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结合边缘计算提升了响应速度,同时,数字孪生技术与5G结合使得设备集群跨区域动态调度成为可能,由数据驱动的自主优化,让设备不仅仅是执行任务还能调整偏差做出智能决策。

未来趋势

随着AI和区块链技术的进步,非标自动化系统将朝着智能生态系统方向发展。

际诺斯总结

非标自动化技术的演变,从机械传动的单机自动化到电气控制的柔性生产,再到智能化集成与数据驱动的协同发展,一直跟随技术革新与行业需求,未来将由人机协作和绿色制造推动其进一步智能化。


留言板

姓名*

邮箱

验证码*

电话*

公司*

基本需求*

提交信息即代表同意《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