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品对精度的需求日益增高,3D AOI技术突破了传统2D检测的限制,通过更加先进的立体扫描和激光成像可以在多个维度上发现潜在缺陷,从而有效提升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效率和质量,本文将全面比较2D AOI与3D AOI的差异,帮助企业根据不同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AOI设备。
AOI(自动光学检测) 是利用光学成像技术,对 PCB 板上的元器件和焊点进行自动化检测的设备。它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检测 PCB 板上元器件和焊点的情况,能够有效识别虚焊、桥连、立碑效应等常见缺陷,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 SMT 和 PCBA 流程中,AOI起到了“质量守门员”的作用,自动完成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每个组件和焊点符合技术要求。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测,AOI不仅提高了检测精度,也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与 SPI(焊膏检测)、ICT(在线测试)的互补性:
SPI:在 SMT 的焊膏印刷环节,对焊膏的厚度、形状进行检测,为后续焊接提供数据支持。
ICT:在线测试通过电气测试验证焊接质量,检测不良电路。
AOI:作为视觉检测技术,AOI补充了 SPI 和 ICT 检测的不足,提供从元器件安装到焊接质量全方位的检测保障。
2D AOI: 基于二维图像,依赖颜色和对比度,主要用于检测表面缺陷,如焊盘是否完整、元器件是否正确放置。其主要优点是速度快,适合预算有限的生产环境。
3D AOI: 通过激光或立体视觉获取高度数据,能够精确测量焊点的高度、翘曲等三维缺陷,适用于高密度、多层次的 PCB 或高精度的电子产品检测。
缺陷类型 | 2D AOI 检测能力 | 3D AOI 检测能力 |
---|---|---|
虚焊 | 中等 | 高 |
桥连 | 高 | 极高 |
立碑效应 | 低 | 高 |
组件缺失 | 高 | 高 |
3D AOI 的优势体现在其能够检测到更多深层次的缺陷,尤其是对于三维缺陷如立碑效应和焊点高度,3D AOI的检测能力更为强大,能有效避免传统2D检测无法识别的问题。通过增加深度信息的收集,3D AOI提高了精度和缺陷识别率,极大提升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2D AOI适用场景:
预算有限:对于成本要求严格的企业,2D AOI设备提供了一种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
低复杂度 PCB:如消费电子、家电等,缺陷类型较为简单,适合使用2D AOI。
高速度生产线:对于要求高生产效率的企业,2D AOI设备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检测任务。
3D AOI适用场景:
高精度需求行业:如汽车电子、医疗、航空等领域,要求高度精确的焊接质量。
检测高度相关缺陷:如立碑效应、焊点高度等,需要在三维空间内进行检测。
复杂 PCB:对于多层板、高密度封装的 PCB,3D AOI 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检测。
“我是张工,际诺斯电子的SMT工艺工程师,去年我们服务一家汽车电子客户,他们长期受立碑效应困扰,原来他们产线上的2D AOI 检测不出检测组件高度偏差导致售后返修率高达5%,经过分析后,我们推荐了3D AOI方案,通过三维扫描精准识别立碑和虚焊,缺陷漏检率降低至 0.1%。同时,我们将AOI的数据集成到客户的MES系统跟SPI流程联动直接实现了实时工艺优化,客户产能提升 20%,成本下降 15%。”
选择 AOI 设备时,企业应考虑以下因素:
产品复杂度: 复杂的多层次PCB或高密度封装的产品需要 3D AOI。
预算: 预算有限的企业可以选择 2D AOI,满足基础的缺陷检测需求。
缺陷类型: 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缺陷类型,选择适合的检测技术。
产线速度: 高速生产线应选择高效的AOI设备。
专业建议:
际诺斯电子提供“一站式AOI解决方案”,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设备选型及技术支持。
无论是2D还是3D AOI,选择适合的设备和技术就可以提升SMT/PCBA检测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和SPI、ICT流程的无缝集成,实现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
留言板